從石磨香油到香油機機制香油—追溯香油的發展歷程
固液分離設備專家-洛陽兆格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生產銷售全自動液壓榨油機、化工原料壓榨機、板框壓濾機、污泥處理設備,專業服務,質量可靠。服務熱線18838870707。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香油,北方多稱為芝麻油,麻油 ,是從芝麻中提煉出來的,具有特別香味,故稱為香油。
在我國,芝麻油的歷史甚是久遠。早在三國時,已有文字記載,《三國志·魏書》:“孫權至合肥新城,滿籠弛往……折松為炬,灌以麻油……”作照明燃料,那時的麻油是用石臼法或木榨法生榨芝麻而成。晉人張華《博物志》所記“煎麻油,水氣盡無煙,不復沸則還冷”。以及用麻油制豆豉法“……以麻油蒸訖,復暴三過乃止”的內容,是香油文化的最早記錄。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南北朝時,香油已廣泛的用于餐飲,到了唐宋年間,香油視為優秀的食用植物油,應用得更加廣泛。(本段內容摘自百度百科“石磨香油”)
傳統的香油制取,因沒有相關文獻詳細介紹,據小編推測應該采用木楔式榨油機壓榨法制取香油。不過該方法生產效率低下,壓榨的香油油品不高,因此后期逐步被石磨香油所取代。
小磨香油相傳產生于公元1400多年,距今約有600多年,崔氏先祖崔澤世移民濰縣后,發明了小磨香油,人稱“崔香油”。香油按榨取方法一般分為壓榨法、壓濾法和水代法,小磨香油為傳統工藝水代法制作的香油。今天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追溯香油的發展歷程,感受香油從石磨香油發展到香油機機制香油的演變過程。
一、石嬤嬤的傳說
石磨是中國最古老的生產工具,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現在其他行業已難覓蹤影,唯獨小磨香油,不僅還保留著用石磨水代法工藝生產,還把傳統的生產工藝創新、優化,使古老的石磨依舊散發出濃香。它的產生,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遠古時代,有一個聰慧漂亮的姑娘,她發明了石臼和石磨,造福于民,神農氏欽慕她的善良智慧,娶其為妻,因她住在山腳下,為其賜姓時,賜為崔姓,取“山下佳人”之意。后人尊其為石磨始祖,稱為石嬤嬤……如今,中國很多地方依舊保持著每年供祀石嬤嬤的傳統,每年正月初十她生日的這天,由長者帶領,擺上供品,叩頭祈禱,保佑全家平安,風調雨順。正月初十之前,碾磨不動,正月十一才開始開工起磨。
二、“崔香油”溯源
濰坊,古稱濰縣,是小磨香油的發源地。600多年前,崔氏先祖崔澤世移民濰縣后,發明了小磨香油,人稱“崔香油”。崔香油使用小石磨磨胚,“水代法”取油,低溫、潔凈、天然,保留了芝麻的特殊香味和營養價值,經科學驗證,是世界上公認的香油生產工藝。這就是崔字牌小磨香油的發源。
崔字牌小磨香油從誕生開始,一直被列為宮廷貢品,譽滿京都。從大清嘉慶五年,內務府造辦處給崔字號香油送往宮中提供的憑證來看,崔字香油在那時已經被大量采辦進宮了。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曾聞香賦詩:“十里郊野滿城香,舉目遠眺圩水長。神工鬼磨五百載,正宗芳味崔家莊。”清朝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濰縣籍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陳官俊、大金石學家陳介祺、福建巡撫張兆棟等人,為崔家香油傳播到京城和皇宮發揮了重要的媒介作用,使崔家香油的銷售范圍迅速擴展,名聲日隆。
從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變前,大約30多年的時間,隨著濰縣開埠,經濟的繁榮,老濰縣酒樓飯館應運而生。作為老濰縣菜的高檔調味料,崔字小磨香油為濰縣菜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上述小磨香油的溯源摘選自大眾網刊發的“崔字牌小磨香油:天地一盤磨,崔字六百年”文章。
三、從石磨香油到香油機機制香油
《本草綱目》中介紹芝麻“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久服輕身不老,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延年”。使“白發返黑”,“能除一切痼疾……”正因為香油的醫用功效,因此香油自產生以來,一直都成為“貴油”,廣泛應用于廣大官宦富商家庭,普通的勞苦人民很難品嘗香油。隨著進入19世紀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香油成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日用調和油。但因為石磨香油的加工方法過于頻繁、加工效率低下,導致香油的產量偏少,價格偏高。同時石磨香油因為采用水代法,在制作過程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不適于長期保存。最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機械化大生產初步代替傳統的手工作業,香油機逐步發展及普及。因此目前香油逐步從石磨香油發展到香油機機制香油兩種工藝并存的局面。
關于“從石磨香油到機制香油”的演變,請參閱“液壓榨油機、仿韓香油機市場分析”一文。
更多內容,請查閱http://www.zshfwj.com/的其它欄目.